-
美國決策失誤如此致命,布熱津斯基之“過”?
全面控制歐亞大陸,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布熱津斯基似乎沒有看到美國國力的限度,他以為美國無所不能,但實際上,美國不可能撬動全世界,正如施密特所評價:“卡特和布熱津斯基,都以同樣的方式過高地估計了世界的可塑性僅僅取決于白宮的決策?!?a href="/ChengYaWen/2025_03_02_766842.shtml">[全文]
-
如果三年前中國與俄羅斯割席……想想都后怕
三年前,中國面對俄烏沖突的外交選擇是艱難的,中國精英人群充滿了反俄挺烏的情緒,但也在那時,已經有人提出假設:如果未來俄羅斯倒向美國,中國該如何應對?[全文]
-
美俄關系修復會沖擊中俄關系嗎?特朗普正在為“中美決戰”做準備?
俄羅斯和美國改善關系,可能安全利益能夠得到滿足,但經濟利益是沒有辦法得到滿足的。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可能從什么地方得到滿足?只能從中國。所以說俄美關系改善了,俄中關系馬上就會直轉急下,這不太可能。[全文]
-
這群人看起來極有良心和正義感,卻將世界引向又一次災難
為政者普遍陷入短期視野,缺乏意愿或者沒有能力著眼長遠未來而對當前進行籌劃,這是戰后以來世界維持了七十多年和平紅利的同時,附帶而生的一份黑色禮品。[全文]
-
“所有美國人,全都是背誦著效忠誓詞長大的”
“美國是個新社會,但是個舊國家”。一種相對老舊的制度和思想,卻保障了一個世界性強國的崛起,又說明政治的成功與失敗,并非完全依賴于其方式的“舊”還是“新”,還是能否與一定的社會土壤相適合。[全文]
-
把美國的孤立主義理解成“只管好它自己”,是大錯特錯
千萬不要望文生義,以為美國從此將“自絕于世界之外”。不會的,世界最強大的軍隊、美元的儲備地位,都并非為保護美國的“孤立”而來,特朗普的美國只是想調整以往美國介入世界的方式。[全文]
-
“不良總統”登場,從來都是一個體制問題
特朗普的不靠譜,也使人要去想一個問題:美國總統到底以什么樣的方式選出才是恰當的?換言之,代表一個國家且實質行使權力的主權者,該如何產生?[全文]
-
美國砍向中國的“三把斧”,是在自斷其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軍事凱恩斯主義再次在美國被激活,從美國主流精英中流轉出來的一種聲音,是主張動員、整合各種資源,與中國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全面競爭,甚至在必要時與中國“不惜一戰”。[全文]
-
世上有兩個美國: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塞繆爾·亨廷頓在其晚年有一個困惑:“我們(美國人)是誰?”現在又如南北戰爭時刻一樣,這個困惑不僅指向美國社會的種族關系,也已指向階級和階層關系,它們都在導致政治認同的裂變。[全文]
-
英國又到了“霍布斯時刻”
霍布斯所擔心的國家最高意志間的對立,又重現于當前的英國政治。如今代表實際主權的英國下議院,雖然形式上仍“主權歸一”,但其真實運行已分離出南轅北轍、不可通約的主權意志。但把當前的英國政治困局,僅僅歸結于政客們為自身政治利益而做出錯誤選擇,或是英國政治體系存在缺陷,仍是不夠的。這些可能已不是主要成因。[全文]
-
英國首相道破了“世界公民”真相
英國首相特麗莎·梅在10月5日保守黨大會上,面無表情地宣布,“如果你幻想自己是世界公民,那你就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边@種把“政治正確”扔到一邊的言論,也讓“世界公民”論的不切實際暴露無遺。[全文]
-
中國已處于新的臨界點
中國當下的思想突破,所需要的乃是哲學家趙汀陽所說的“創作眼光”,無論中國古典傳統、建國前三十年的傳統、改革開放的新傳統或西方的思想知識體系,都是創造中國新文明的有用資源。從這個角度說,反西方沒有意義,反中國自己傳統沒有意義,反建國前三十年的經歷也沒有意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