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士存:南海歷史集體記憶需要正本清源
編者按:近期中菲南海對峙升級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這也使得南海諸島主權歸屬問題成為各方再次關注的重點之一。為實現相關議題的正本清源,6月25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華陽海洋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海洋法律與治理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南海的歷史與法律”學術研討會在??谂e行。
會上中國南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士存就該問題發表了題為“南海歷史集體記憶需要正本清源”的主旨演講。他希望國內學術界在面對南海聲索國與域外勢力在南海研究的歷史與法律問題發起的“認知戰”、“法律戰”時,必須著眼與多學科融合發展,尤其是歷史與法律研究的整合,重建南海敘事構建和話語權體系。這些學術研究成果也將成為當前及今后中國維護南海權益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吳士存】
進入21世紀以來,南海爭議逐步演變成一個全球熱點問題,這一方面表現為部分聲索國此起彼伏、難以遏制的海上單邊行動,以及少數域外國家無事生非、別有用心地強勢介入南海爭議和在南海問題上“選邊站”。
另一方面,國際輿論、學術界也開始出現刻意歪曲南海歷史和惡意抹黑中國南海權利和主張的奇談怪論。這些以著作、報告或論文或是斷章取義地利用中國學者既有的南海歷史研究成果;或是以偏概全否定中國在南海享有的“歷史性權利”;或是通過第三方機制裁定“斷續線沒有法律依據”進而否定中國對斷續線內資源的開發利用權利;甚至把中國在南海的正當維權行為描述為“海洋帝國的擴張”。
這些謬論和偏見、或“偽南海歷史”,既見于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海洋界限”報告等官方文件,也體現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所謂“裁決”中,但更多的帶有“系統性”和“顛覆性”的言論和觀點則是散見于一些所謂南海問題“學者”的中英文著作之中。
南海研究院展示的1947年中國公布的 " 十一段線 " 地圖復印件 圖片來源:唐曉甫/攝
近年來,一些西方學者違背歷史事實的研究成果和聲索國的偽造史料和地圖,因為西方出版社和臺灣地區繁體漢語出版機構的加持與放大,在國際上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學術和輿論負面影響,其負面影響不僅在于對支撐中國南海諸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歷史證據進行全面詆毀和選擇性地歪曲,這些所謂的研究成果又反過來被菲律賓、越南等聲索國別有用心地援引來為其本國的非法“南海主張”辯護和背書。
如果我們還原南海歷史真相,就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經過“學術邏輯”論證的言論或觀點,只是部分南海聲索國及美國等國際上一些國家為達到全面否定中國南海權利主張歷史及法律基礎的目的,為實現自身在南海地緣政治利益或合法化其單方面非法主張及行動而刻意杜撰的“南海歷史”或“虛假認知”。
我們還應當看到,隨著菲律賓、越南等南海聲索國與域外勢力在南海研究的歷史與法律問題上的“合作”與勾連日益緊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面臨的“認知戰”“輿論戰”“法律戰”挑戰已經非常嚴峻?;仡櫸覈哪虾v史研究,老一輩學者的辛勤耕耘,雖然留下了汗牛充棟的豐富史料和研究成果,但仍難免存在一些局限和遺憾:
一是研究視角和方法創新不足,未與國際南海研究前沿領域對標或接軌,特別是忽視了南海歷史學和南海問題的基礎性研究,以及南海國際話語體系的構建。
二是史料挖掘不夠全面和充分,尤其對近代西方航海文獻與海圖、近現代西方國家檔案等第三方史料的挖掘利用尚存在拓展空間。
三是對國際上故意扭曲或帶有誤導性的涉南海歷史研究未能及時有利有據和持之有恒地進行“消毒”和批駁。
四是歷史研究與法律研究未能進行有效的融合與創新,甚至有時甚至相互割裂或自相矛盾。
南海研究院展示的清朝地圖復印件 圖片來源:唐曉甫/攝
推進南海歷史研究,必須著眼與多學科融合發展,尤其是歷史與法律研究的整合。新時代南海歷史研究,應該打破學科壁壘,推動學科融合和學術創新。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正面臨著兩個基本事實,一是沒有哪個學科單純依靠自己的力量能解決任何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二是沒有哪個學科能脫離其他學科的支持單獨發展。
也就是說,學術必須也只能在不同學科的交融匯合中實現突破和進步。推動南海研究跨學科交流和融合,從多學科視角審視南海問題,打通歷史學、法學、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學、海洋學等等學科壁壘和學科鴻溝,促進相關領域的跨學科融合研究,這恐怕是當前基于歷史和法律的南海研究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必由之路。
南海敘事構建和話語權建設是當前及今后中國有效維護南海權益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歷史和法律視角還原南海問題產生的背景、揭露菲律賓、越南等南海周邊國家侵占中國南沙島礁的歷史真相,以及美國南海政策演變的驅動因素。
同時對近年來西方輿論和學術、戰略界不斷炒作的“中國改變南?,F狀”“中國不遵守公約”“斷續線和西沙領?;€是過度的海洋聲索”等敘事進行有說服力的回應,并聚焦“戰后國際條約對南沙和西沙群島主權歸屬中國的秩序安排”“南海仲裁案裁決的荒謬和瑕疵”“偽南海史認知陷阱”“海洋法公約至上論”“歷史性權利為公約取代論”等宏大敘事,并以此為契機,進行南海歷史集體記憶的重塑和南海問題國際認知的構建,是當代中國南海歷史研究學者和國際法學者的共同使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唐曉甫 
-
-
我用琵琶彈奏沙特國歌,當場就有人淚目了……
2024-06-29 08:55 -
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方回應
2024-06-29 08:47 航空航天 -
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發布安全提醒
2024-06-29 07:56 巴以恩仇錄 -
俄方已警告日方:將反制
2024-06-29 07:44 俄羅斯之聲 -
中國代表:奉勸美方改一改老毛病
2024-06-29 07:30 -
加起來159歲的兩個老人,到底吵了些啥?
2024-06-28 23:34 美國大選 -
普京看了沒?克宮這么說
2024-06-28 22:57 俄羅斯之聲 -
“菲律賓有9個美軍基地…我不想我的國家淪為戰場”,他當場落淚
2024-06-28 22:45 -
“看完辯論,美盟友為‘特朗普2.0’做準備”
2024-06-28 22:42 美國政治 -
拜登密友“哭了”:為了美國,為了阻止特朗普,退選吧
2024-06-28 21:00 美國政治 -
政變是“自導自演”?玻利維亞總統憤怒駁斥
2024-06-28 20:41 拉美左翼 -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2024-06-28 18:46 -
“我們完蛋了”美民主黨人很慌,私下討論換掉拜登…
2024-06-28 17:51 美國大選 -
中老泰馬跨境鐵路班列雙向首發
2024-06-28 17:29 -
拜登表現糟糕,民主黨要換人嗎?
2024-06-28 17:23 -
習近平舉行儀式歡迎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訪華
2024-06-28 16:43 中國外交 -
東電啟動第七批核污染水排海,外交部表態
2024-06-28 15:51 福島核泄漏 -
馬朝旭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通話
2024-06-28 15:42 中美關系 -
外交部:胡友平女士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善良和勇敢
2024-06-28 15:36 中日關系
相關推薦 -
果然,美媒用“親華”來獵巫馬斯克 評論 17“打中國牌討好美國,還有用嗎?” 評論 114最新聞 Hot
-
果然,美媒用“親華”來獵巫馬斯克
-
特朗普威脅上了:敢聯手,就征更多關稅
-
石破茂稱將考慮“一切選項”回應,分析人士:日本不會反制
-
美國機器人企業集體上書:要想領先中國,必須要有國家戰略
-
丹麥首相警告:特朗普沒被嚇倒
-
“打中國牌討好美國,還有用嗎?”
-
交割日逼近 ,“港府正接洽長和”
-
歐盟:備戰備災,存好72小時物資
-
石破內閣預計將不發表戰后80年談話
-
真有極光!NASA拍到了
-
美財長放風,“金融核彈”要撤回?
-
特朗普還沒死心,竟稱:用TikTok換減稅,中國不虧
-
美教授直說:看到中國領頭,美國嫉妒了
-
砸了30億歐元造的最現代化發電廠,德國炸了,還炸呲了…
-
特朗普聲稱“政治迫害”,白宮攻擊:他是反特朗普黑子
-
下載量激增!“快加入吧,有機會被副總統拉進群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