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9計劃”和“1776委員會”,美國兩大愛國主義項目為何互掐?
如果說1619計劃講述的美國歷史算是存在史學爭議的話,1776報告里的美國歷史,就只能稱為建國神話了。[全文]
-
澤連斯基很擅長表演,但特朗普根本不需要演
從特朗普的角度來看,本來這場會面甚至都不會發生,是特朗普大人有大量給了他面子。澤連斯基本該是去白宮負荊請罪的,怎么還有臉要求起來了?[全文]
-
當美國開始講“對等”時,就是要“不對等”了
說到底,什么才算“對等”,那是美國自己說了算的,同時也是可以靈活定義的。從特朗普自己撕毀親手簽訂的美加墨協定就可以看出來,只要不達到目的或不讓自己贏得徹底,那就永遠可以視作是自己受了委屈,這是一種“不對等”。[全文]
-
給哈里斯24萬美元,給特朗普999美元,你說這部門是哪個黨的?
要是從對外政策的角度看,你會覺得特朗普的舉動著實有點抽象,美國國際開發署無論如何都是個現成的有用的對外干涉工具。但如果結合美國國內政治和部門政治,很多事情也不難理解。[全文]
-
美國的世界觀已經退化到殖民主義了
特朗普的思維就和很多杠精一樣,他們只想要“贏”,不想要道理。正如頭腦簡單的杠精同樣能給人帶來痛苦一樣,特朗普對中國和世界的危險也一點都不小。[全文]
-
有人破防了:憑什么外國人來中國平臺那么風光?
美國平臺不歡迎中國人,那是他們的損失,不是我們的;美國網民沒有教養,是他們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全文]
-
《你好美國》還是把美國給你講得太好了
《你好美國》里面最特別的一點,就是里面的美國人大都明白這個社會出了問題,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而且都在努力去嘗試解決問題。美國人民要是都這么積極向上,何愁解決不了社會問題?[全文]
-
為什么反智主義盛行的美國,仍是世界科技的中心?
美國科學家們這些年開始著急,是有理由的。他們不知道美國政界到底還有沒有曾經的“體面”,能夠讓科學界免受政治的過多干擾。而特朗普政府可不太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全文]
-
美國保險公司有多招人恨?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在律師與保險公司扯皮了多年之后,保險公司仍然拒絕賠付,除非法庭上見。于是律師的意見就是要不算了,上法庭得花個上萬美元,要花很長時間,還不一定能贏。[全文]
-
從尹錫悅到特朗普,國際政治開始玩抽象了?
那些現在用尹錫悅的失敗來吹韓國民主政治健全的人,是不是該想想尹錫悅為什么會上臺?還是他們當時也吹過尹錫悅的勝選呢?[全文]
-
好消息,美國教育部還在;但壞消息是,美國教育部還在
一邊要取消教育部,一邊要做只有教育部做得動的改革,無非是典型的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競選綱領。當然,這就是美國很多政府部門和改革的縮影,也不局限于教育問題。[全文]
-
美國兩黨如今的爭斗,又回到了內戰沒有解決的那個問題
只要一部分人不被認作美國人,剩下的美國人足夠同質化,那么問題就解決了。當年黑人不值得讓美國人再打一次內戰,所以他們就被犧牲掉了,那么今年呢?[全文]
-
猜猜看,馬斯克會“優化”掉針對中國的政府監管嗎?
還是他把和中國的聯系優化掉,或者他自己被優化掉?[全文]
-
入戲不要太深,像欣賞比賽一樣圍觀美國大選就行
很多中國人入戲太深,要么是覺得特朗普才是正義的化身能夠鏟除邪惡的建制派,要么是覺得哈里斯才代表著民主自由能夠消滅極端分子…… 如果你對美國政治理解得夠多,你就只會有一種正確觀察美國大選的態度,那就是看戲。[全文]
-
颶風肆虐,美國救災卻上演“甩鍋大戲”,選民只能祈求上帝?
為什么美國掌握著全世界的印鈔機,錢卻永遠不夠花,維持著全世界最龐大的軍力,人卻永遠不夠用,有著全世界最龐大的經濟,卻用不到國內的發展和安定?[全文]
-
以色列和美國為什么總在戰術上聰明,戰略上犯蠢?
那些總是替美國人喪事喜辦,認為美國人的一切戰略失敗背后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成功之處,相信美國人在這里那里吃癟一定是為了攢著力量對付中國的人,就跟1945年還在期待元首的秘密武器的德國人一樣,相信紅軍打進柏林也是計劃的一步。[全文]